彭博社:硬件钱包制造商Ledger正就融资至少1亿美元进行谈判

本文来自 Decrypt,原文作者:Tim Hakki

Odaily 星球日报译者 | 念银思唐

彭博社:硬件钱包制造商Ledger正就融资至少1亿美元进行谈判

据彭博社近日援引“知情人士”的消息称,硬件钱包制造商 Ledger 目前正在就融资至少 1 亿美元进行谈判。据悉,此次融资将使其估值进一步提高。

Ledger 的硬件钱包是一种冷存储形式,这意味着其允许加密货币投资者将他们的数字资产离线存储在实体设备中。这使用户可以管理自己的加密货币,而不必担心提供者的流动性。

据彭博社的消息人士透露,当加密借贷机构和交易所纷纷面临众所周知的流动性问题之际,Ledger 的业务仍在增长。

陷入困境的加密货币公司通常会暂停客户提款,以防止潜在的资金挤兑。新加坡交易所 Zipmex 是最新的例子,此前  Vauld 和 Celsius 等借贷机构也都采取了这一措施,后者不久后申请破产。

据消息人士称,这些担忧推动了 Ledger 的业务,因为个人转向自托管解决方案,而不是将资金放在一个中心化平台上。

最新的融资消息距离 Ledger 上一次融资大约过去了一年时间。2021 年 6 月,Ledger 完成 3.8 亿美元 C 轮融资,估值超过 15 亿美元。宏观投资者 Dan Tapiero 创立的数字资产基金 10T Fund 领投,Tekne Capital、Uphold Ventures、Felix Capital、Inherent、Financière Agache(Groupe Arnault)和 iAngels Technologies 参投。该轮融资资金用于产品创新,计划通过该公司的加密管理应用 Ledger Live 为用户提供新的交易服务,如 DeFi 解决方案。Ledger 还计划扩大其企业能力,并投资升级其操作系统。Ledger 正在“国际化和本地化”方面进行投资,重点是为非英语国家提供定制服务。当时 Ledger 有 360 名员工,并计划再招聘 300 人。

这家钱包提供商还将业务扩展到加密借记卡领域。去年冬天,Ledger 在 Visa 网络上发布了 Crypto Life(CL)卡。当用于支付商家时,CL 卡可立即将安全钱包中的加密货币转换为法币。

与此同时,Ledger 也在积极布局 NFT 业务,并于近日宣布推出 NFT 发行平台[LEDGER] Market,简称[L] Market。[L] Market 的合作伙伴包括 Brick、LVMH 旗下的泰格豪雅(Tag Heuer)以及 RTFKT 和 DeadFellaz 等 NFT 项目,未来数周还将宣布其他 NFT 发布计划。

[L] Market 旨在创建一个安全的 NFT 市场,用户可以通过 Ledger 钱包的 Ledger Live 客户端访问[L] Market。所有的[L] Market 项目都由 Ledger Enterprise Create 担保,这是一个关键的技术套件,使世界上最大的品牌能够扩展他们的 Web3 运营。Ledger Enterprise Create 与[L] Market 完全集成,提供从创建过程到分发给客户的端到端安全性。

Ledger 尚未对 Decrypt 关于彭博社所报道融资的询问做出回应。

加密钱包受到密切关注

近几个月来,政策制定者之间就非托管加密钱包,特别是 Ledger 制作的此类钱包,是否应该符合“了解你的客户”(KYC)的要求展开了激烈的辩论。

如果符合该要求,那么这些钱包提供商将需要提供钱包用户的个人信息。

Ledger 和 Trezor 是无托管钱包的硬件产品,也称为非托管钱包,它们不依赖于第三方。其他产品包括 MetaMask 和 WalletConnect 等软件钱包。

今年早些时候,欧盟议会以压倒性多数投票支持实施新的监管措施,以禁止匿名加密交易。

欧盟议会的提案要求加密服务提供商从使用非托管钱包进行超过 1000 欧元(约合 1022 美元)交易的个人收集身份信息。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今年 6 月,英国政府在征求了包括学者和行业专家在内的各种受访者的反馈意见后,取消了一项类似的计划,即对非托管钱包强制实施 KYC。

反对这一潜在报告要求的人认为,实施这一要求的负担将“不成比例地”超过它在打击非法交易方面的效力。

根据英国财政部当时发布的一份文件:“加密资产业务将不被要求收集所有非托管钱包转账的受益人和发起者信息,而只需要收集被认定为非法融资风险较高的交易的信息。”

同月,美国财政部的一名代表表示,财政部正在“努力解决与非托管钱包相关的独特风险”,但目前尚不清楚这些措施是否会涉及对非托管钱包实施 KYC 规则。

如有疑问联系邮箱:微信:ETH_88889
*本文转载自网络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只是转载分享,不代表赞同其中观点。请自行判断风险,本文不构成投资建议。*